| 教育观察  2022-11-04 12:44:48


2022年10月,中国美术学院湘湖校区正式签约,宣布新的国学院的建立。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表示,中国美术学院将充分发挥学校攀登文艺高峰的领军作用和重大文化坐标的辐射作用,和中国艺术国美之路的引领作用,开展一系列传承中华文脉、描绘时代气象的艺术创作和教学,深入实施中国书画传承与传播计划、中国文化视觉传播计划,构筑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传播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理念塑造“中国形象”、以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的建立,重新定义、引领了中国美术教育的新模式,将全面展开“中华文明基因工程”,以“诗、书、画、印”四大传习所,重建博通经史、“诗书画印”兼备的“通人”之学。


无独有偶,2017年,面对国内混乱且杂的教学体系,缺乏美学传承与素养的课程,童瓣青少儿艺术中心发心自问:何为中国青少儿美术教育的命题。并于2018年初,提出新课纲目标及规划,推出国内领先的、系统的中国人文美学课,为中国青少儿美学修养、传承与创新教育建立方案。从古画鉴赏临摹、鉴赏,到直面自然写生、观照,再到艺术人文通识,呼应中国美学传承中最为关键的“师古人、师造化、师吾心”。


整合为《中国美学发展理论及教学体系》,归结为童瓣·中国人文美学课程核心的“三大课”:国家地理美学课【知地理©】、中国文言美学课【文学绘®】、中国文物美学课【博物华®】。三大课程所展现的主题视野与内容深度虽然各有所取,却又能上下连续,彼此融合、贯通。从中国文物读古画,到自然生活的观察与对照,再到中国诗学意境的体会想象,在系统的课程中帮助学员提升自己的眼格、胸襟与审美气象。


“师古人”不但要精读古画,临摹仿拟,更要了解作者的时代生平,研究其著述理法,揣摩其言行迹象,做到与古人心意相通。“师造化”不只是简单地对景写生、即物造型,更需要对一丘一壑、一花一木深度感知,在天地四时的变化中格物穷理,这个层面的“写生”就是写其生气、生意、生机、生命之理。而“师吾心”也不是单纯所谓自我表现。“吾心”不只是先天自在,还要靠后天养成。首先要在与伟大经典的精神对话中体味古人之心,涵养自我之心性;其次要于直面自然即物生情之际感悟天地之心,砥砺自我之心志。在古人与现代之间反复参照搓磨,养成一种既发乎自然、应乎自然又归于自我的心性与心志,这就是中国美学之“心学”。


这种“心学”不能一蹴而就,不是这个短暂的一个阶段所能够达成,我们希望地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员打破惯性,打开视野,提升眼界,提高心气。


童瓣把中华民族最高明深邃的绘画传统,追溯到正典,相应于当下,深入到心灵体会,感通给还处于美学生萌中的青少儿。    要做到这些,需要我们一同努力,承继深厚的中国美学素养,磨砺学习的心性,树立开放的学术视野,形成当代的创作意识。我们看到,学员在童瓣艺术中心感受到童瓣中国人文美学相关课题带来的愉悦之情,且通过自我生发的学习之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切实的体验与收获。


艺术学习最大的危险是过早地形成表面的风格,过早地样式化,也就是老先生们常说的“结壳”,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在童瓣,学员都开始或多或少地破除社会模式化美术习惯的套路,虽然一时会不适应,但这是艺术学习,或自我超越、突破社会模式化青少儿美术概念的必要过程,对将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即便每个学员的学习时间不定相同,或因各种因素不能周期性地完成童瓣系统课程,不能做到脱胎换骨、破茧成蝶,我们所希望的,是为将来的中国艺术埋下一颗颗传统出新的种子。



以下为童瓣学员作品:

640_020.jpg

640_006.jpg

640_003.jpg


640_010.jpg


640_007.jpg


640_002.jpg


640_013.jpg


640_021.jpg


640_014.jpg


640_016.jpg

640_004.jpg

640_009.jpg

640_008.jpg


640_011.jpg


640_005.jpg


640.jpg

640_018.jpg


640_015.jpg


640_019.jpg


640.jpg


640_029.jpg


640_016.jpg


640_026.jpg


640_023.jpg


640_019.jpg


640_022.jpg


640_027.jpg

©以上作品 童瓣艺术中心

文心 诗情 博物 乐境

童瓣 · 中国青少儿美术教育创新体系

| 教育观察 2022-11-04 12:44:48



2022年10月,中国美术学院湘湖校区正式签约,宣布新的国学院的建立。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表示,中国美术学院将充分发挥学校攀登文艺高峰的领军作用和重大文化坐标的辐射作用,和中国艺术国美之路的引领作用,开展一系列传承中华文脉、描绘时代气象的艺术创作和教学,深入实施中国书画传承与传播计划、中国文化视觉传播计划,构筑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传播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理念塑造“中国形象”、以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的建立,重新定义、引领了中国美术教育的新模式,将全面展开“中华文明基因工程”,以“诗、书、画、印”四大传习所,重建博通经史、“诗书画印”兼备的“通人”之学。


无独有偶,2017年,面对国内混乱且杂的教学体系,缺乏美学传承与素养的课程,童瓣青少儿艺术中心发心自问:何为中国青少儿美术教育的命题。并于2018年初,提出新课纲目标及规划,推出国内领先的、系统的中国人文美学课,为中国青少儿美学修养、传承与创新教育建立方案。从古画鉴赏临摹、鉴赏,到直面自然写生、观照,再到艺术人文通识,呼应中国美学传承中最为关键的“师古人、师造化、师吾心”。


整合为《中国美学发展理论及教学体系》,归结为童瓣·中国人文美学课程核心的“三大课”:国家地理美学课【知地理©】、中国文言美学课【文学绘®】、中国文物美学课【博物华®】。三大课程所展现的主题视野与内容深度虽然各有所取,却又能上下连续,彼此融合、贯通。从中国文物读古画,到自然生活的观察与对照,再到中国诗学意境的体会想象,在系统的课程中帮助学员提升自己的眼格、胸襟与审美气象。


“师古人”不但要精读古画,临摹仿拟,更要了解作者的时代生平,研究其著述理法,揣摩其言行迹象,做到与古人心意相通。“师造化”不只是简单地对景写生、即物造型,更需要对一丘一壑、一花一木深度感知,在天地四时的变化中格物穷理,这个层面的“写生”就是写其生气、生意、生机、生命之理。而“师吾心”也不是单纯所谓自我表现。“吾心”不只是先天自在,还要靠后天养成。首先要在与伟大经典的精神对话中体味古人之心,涵养自我之心性;其次要于直面自然即物生情之际感悟天地之心,砥砺自我之心志。在古人与现代之间反复参照搓磨,养成一种既发乎自然、应乎自然又归于自我的心性与心志,这就是中国美学之“心学”。


这种“心学”不能一蹴而就,不是这个短暂的一个阶段所能够达成,我们希望地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员打破惯性,打开视野,提升眼界,提高心气。


童瓣把中华民族最高明深邃的绘画传统,追溯到正典,相应于当下,深入到心灵体会,感通给还处于美学生萌中的青少儿。    要做到这些,需要我们一同努力,承继深厚的中国美学素养,磨砺学习的心性,树立开放的学术视野,形成当代的创作意识。我们看到,学员在童瓣艺术中心感受到童瓣中国人文美学相关课题带来的愉悦之情,且通过自我生发的学习之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切实的体验与收获。


艺术学习最大的危险是过早地形成表面的风格,过早地样式化,也就是老先生们常说的“结壳”,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在童瓣,学员都开始或多或少地破除社会模式化美术习惯的套路,虽然一时会不适应,但这是艺术学习,或自我超越、突破社会模式化青少儿美术概念的必要过程,对将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即便每个学员的学习时间不定相同,或因各种因素不能周期性地完成童瓣系统课程,不能做到脱胎换骨、破茧成蝶,我们所希望的,是为将来的中国艺术埋下一颗颗传统出新的种子。



以下为童瓣学员作品:

640_020.jpg

640_006.jpg

640_003.jpg


640_010.jpg


640_007.jpg


640_002.jpg


640_013.jpg


640_021.jpg


640_014.jpg


640_016.jpg

640_004.jpg

640_009.jpg

640_008.jpg


640_011.jpg


640_005.jpg


640.jpg

640_018.jpg


640_015.jpg


640_019.jpg


640.jpg


640_029.jpg


640_016.jpg


640_026.jpg


640_023.jpg


640_019.jpg


640_022.jpg


640_027.jpg

©以上作品 童瓣艺术中心

文心 诗情 博物 乐境